;
全球芯片制造商格局台积电领跑,中芯国际仍需追赶
2024年,全球芯片产业格局进一步集中,台积电凭借领先的制程工艺和产能规模,在晶圆代工市场占据垄断地位。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产业的领军企业,发展迅猛但与国际巨头差距依旧明显,反映出中国芯片产业仍需加快追赶步伐。
全球晶圆代工市场高度集中
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数据,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,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占率高达92.5%。台积电以61%的市占率傲视群雄,三星以12.3%的份额紧随其后,联电、格罗方德和中芯国际分别占据6.1%、6.6%和2.5%的市场份额。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已形成台积电一超多强的格局。
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,主要源于芯片制造的高投入、高风险和高门槛特点。先进制程工艺的研发和量产,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和多年的技术积累,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要求极高。由于产能利用率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,大量产能往往意味着规模经济效应,有利于降低单位成本。具备先进工艺、大规模产能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。
台积电凭借制程和产能优势领跑全球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
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,台积电无疑是当之无愧的"老大"emc易倍体育官方入口。2022年,这家总部位于台湾的企业以61%的市占率遥遥领先,几乎占据了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近三分之二的份额。
台积电能够在同行中傲视群雄,主要得益于其在制程工艺和产能规模上的绝对优势。在制程工艺方面,台积电一直走在行业前列,目前已量产3纳米制程,并将于2025年推出2纳米制程。先进的制程工艺意味着芯片的性能、功耗和制造成本等指标都将获得大幅提升,这无疑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。
在产能规模上,台积电同样处于领先地位。据统计,2022年台积电的12吋晶圆产能达到每月约380万片,在全球12吋晶圆代工市场占据59.7%的份额,几乎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。大规模产能不仅能满足客户需求,更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,降低单位成本。
凭借这些优势,台积电吸引了包括苹果、英伟达、AMD、高通等国际知名科技公司在内的大量客户,在智能手机、个人电脑、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多个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台积电将继保持全球晶圆代工"老大"的地位。
中芯国际发展迅猛但差距依旧明显
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产业的领军企业,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依旧明显。
2022年,中芯国际实现营收62.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4%,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从绝对数值来看,中芯国际的营收仅相当于台积电的1.5%左右,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也仅为2.5%,远远落后于台积电、三星和格罗方德等国际巨头。
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,在于中芯国际在制程工艺和产能规模上与国际巨头存在明显差距。目前,中芯国际的量产制程最先进水平为14纳米FinFET工艺,与台积电的3纳米工艺相比,至少落后3个代际。在产能方面,中芯国际2022年的12吋晶圆产能约为每月20万片,仅为台积电的5%左右。
制程工艺和产能的差距,直接导致中芯国际在芯片性能、功耗、制造成本等关键指标上落后于国际巨头,难以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。尽管中芯国际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俗,但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仍然有限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芯国际正在加大投资力度,努力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。2022年,中芯国际宣布将在无锡新建一条12吋晶圆生产线,预计2025年投产后将使其12吋晶圆产能翻番。中芯国际也在加快7纳米制程的研发进度,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量产。如果这些计划能够顺利实施,将极大提升中芯国际的竞争力。
中国芯片产业仍需加快追赶步伐
2024年全球芯片产业格局进一步集中,台积电以绝对优势领跑全球,中芯国际虽然发展迅猛但与国际巨头差距依旧明显。这种格局的形成,反映出中国芯片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,也凸显了加快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
芯片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、基础性产业,在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一个国家的芯片产业实力,不仅关系到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竞争力,更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。提升芯片产业实力,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。
要实现这一目标,中国需要在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产业布局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。在人才方面,要进一步加大投入,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芯片设计和工艺专家;在技术创新方面,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掌握制程工艺等核心技术;在产业布局方面,要坚持市场化原则,充分发挥企业作用,避免重复建设、低水平重复竞争。